共享优质学前资源 带动一方教育发展

2019-12-4 16:50:00   0


2019年11月30日-12月3日,中原名师刘巧茹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研修活动,在许昌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进行。此次集中研修按照专家讲座、培育对象教育经验展示、跟岗研修、听评课四个步骤进行。11月30日-12月1日,来自河南省8个地市的15位工作室培育对象、许昌市两岸教育集团骨干教师、许昌市建安区将官池镇第一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许昌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许昌市东城区兴业路幼儿园、许昌市瑞嘉祥幼儿园全体教师将近200人参加了专家讲座。

三位学前教育专家从专业发展、课题研究、课程建设三个角度入手,结合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给在场的老师们呈现了三场学前领域专业盛宴,指引教师专业成长纵深发展。首先,来自江苏常州的国培项目专家、江苏省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解读》副主编--王禹,以《再认专业:重拾幼儿教育的温度》为题,聚焦教师在幼儿活动中观察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王禹老师从观察的意义、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路径、观察的原则四个角度,深入浅出的阐明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做到会看、会听、会说、会记,时刻牢记“两有”原则-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支持。

 

下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河南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徐万山给大家带来《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与成果表达》专题讲座。他从课题开展中资料的积累与中期评估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两个方面讲述。课题研究资料分为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形成性资料、专题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通过形象的比喻,让老师们更清晰的区分材料的种类。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和表述方面,他以土豆炖牛肉为例,研究材料就像原材料-土豆和牛肉,成果的提炼就是“炖”的过程,现实中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大多存在材料陈述过多,缺乏提炼过程,成果表述只谈实践效果,缺乏理论推广等问题,通过半天详实的讲述,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规避问题。       

 

12月1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许芳芳,结合亲身经历,为大家讲述《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三十多年许园长和她的团队就一直致力于研究“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在研究幼儿能力发展方面不断突破创新,形成“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课程理念。讲座中,她从课程的五个特点-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生成性出发,结合大量案例,生动有效的阐述幼儿园的课程是双主体-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教师也是课程的主体。在具体的实例中,许园长通过有效提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对孩子发展的支持和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具体案例中帮助教师梳理出理论支撑。在第二部分-课程发展道路上的新思考,她讲到:“我们要立足于优化一日活动,做到有效的教,快乐的玩,有品味的生活,力求把平凡的事做细,把简单的事做实,把传统的事做精。”

此次中原名师刘巧茹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对象集中研修活动,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引入许昌,借助这一平台,不仅让学员教师受益,也引领其他园所向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向前行,为推动一方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下一步,集中研修活动会以学员分享教育经验,赴许昌市政府幼儿园、许昌市东城区瑞嘉祥幼儿园、许昌市东城区兴业路幼儿园跟岗研修的形式,有条不紊开展,期待学员老师有更多收获,得到进一步提升!